要說家具工廠那些位置會用機器人來取代,現在來說的話有點小題大做,畢竟家具的工廠主要還是人工操作為主,特殊家具需要定制專屬人工把控,而且大部分的家具工廠都面臨著很大缺口的工人。不過,正在消退的人口紅利,也逼著家具企業在“自動化”上找突破口。機器人也成為了地方政府的重點核心。
在浙江,政府大力推進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提出實施“機器人+”行動計劃;在廣州,提出了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制造業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及職能裝備;在佛山,政府還有扶持和補貼機器人企業,目前整個佛山市共有300多家的智能裝備制造企業。而在東莞,政府2016年推出了“機器人智造”計劃50條,推動了企業實施“機器換人”的自動化項目改造。
在家具自動化、智能化第一階梯的企業,都在逐步的讓這些工序自動化:①容易產生揮發性氣體、導致職業病的工序,比如噴繪,用機器人代替人工,實現“零揮發、零污染和零甲醛”。②一些關鍵的崗位,如在一些板式家具工廠,開料、鉆孔、包裝、入庫等等,都是機器人做主角,工廠的自動化程度都已經在60%以上了。
家具企業如果想自動化,那么第一步就重新梳理整個作業流程,衡量以及推敲應用機器人與人工之間的效益差,讓一些關鍵的工序實現部分的自動化,從而大幅度的提高升級生產作業的效益。第二就是加快信息在作業的整個流程里流動速度,比如材料及產品的入庫、出庫,這個過程都會去掉大量的人員,比如財務、HR等等。而一些崗位的工資比較低、自動化成本又相對比較高的工序,都不會那么快的納入家具企業的“自動化”之中。
自動化、智能化將加快企業的洗牌
“大行業、小企業”的家具業屬性,決定了并不是所有的家具企業都有意愿或者有這個能力來實現自動化。也有專業人士指出,只有年產值在5千萬到1億的企業中,才有80%的企業是愿意加大對生產設備的投入,提升勞動生產率。而隨著企業規模越小,產值越小,投入資金來提升生產裝備的意愿也就越小,在投入自動化或者半自動化設備提升的企業里,大部分是中大型規模的板式、辦公家具的企業。
我們都知道,對于小的家具企業來說,當下的利潤率被壓縮得越來越低了,企業很難有多有的錢來升級生產設備、購買昂貴的自動化生產線。從整個家具行業來看得話,產品品種比較多,實木家具、五金家具、軟包家具、板式家具,各自的生產工藝和流程都大相徑庭。
每一種產品的生產都會涉及到十幾個環節,不可能馬上就能實現全部自動化的流水線,只能先從局部來實現自動化。因此自動化不單單是加快了家具企業的洗牌,也會拉開家具細分品類之間的發展距離,那些工序容易標準化工序更簡潔的家具品類制造企業,那些有大規模發展能力的企業都會成為這個只能時代的佼佼者。
品脈板式家具“無人工廠”必然是這個家具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機器人可以解放工人,讓人去從事更多創造性的工作,成為一個智慧產業。但依照目前的發展水平,更大規模的用機器人取代人工仍然還有一段路要走,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新的崗位會出現,為工人適應新崗位的培訓也會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