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產業升級以日本、歐美業者起步較早,初期以機械生產為主,進而將機械化轉換為電腦化、自動化,降低部分人力需求,但是還是必須仰賴一定的人力來執行。隨著自動化工業機械手臂的發展日益成熟,許多企業將工業用機械手臂導入現有的
板式家具生產線,帶來的優勢不僅只是更精準地管理勞動力成本,更能有效提升產品良率及產能,并達到降低污染,有效節能、運用資源,同時還能兼顧產線作業人員的健康,減低慢性職災發生的可能性。
板式家具自動化產線升級優勢多,已成銳不可當的發展趨勢,然而,對于眾多傳統型或正在經歷產線轉型過程的制造業者來說,自動化生產線并非一蹴可幾。轉型過程中的成本考量、人才培育、系統整合等,儼然成為制造業者力求升級轉型的第二波挑戰。
在升級為自動化生產線的過程中,多數廠商受限于成本考量,在采購上必須按部就班,視產線的需求與預算,采購不同廠牌或應用平臺的機械手臂。而當不同廠牌的機械手臂與平臺需整合應用時,耗費大量時間與人力成本反覆校正以達到精準整合,是轉型過程中常見的問題。此外,自動化產線的應用、操作,有別于傳統重復性高、動作簡化單一的勞力生產線,制造業者須重新檢視企業內部的人才養成、教育訓練,搭配硬體廠商的相關教育與售后服務,才能避免轉型帶來的人才斷層。
除了缺工問題、基本薪資不斷調升,管理上的問題影響也極為嚴重,因此,產線自動化與廠房設施的升級,已是臺商與跨國制造業在面對勞動成本逐年提升的重要因應方案。